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身边榜样】李京斌:扎根山区38载 奉献教育无怨无悔

来源: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3-11-13 09:47:34访问量:

38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教育心,坚守山村教育,温暖一群农村孩子的心;他默默无闻,却无怨无悔地工作,用自己的职责和爱心,呵护山区孩子的成长。他就是会昌县富城中心小学教师李京斌。

回乡任教,做乡村孩子的领路人

“我出生在农村,熟悉山里的孩子,山里的孩子也需要我。”李京斌从小在偏远的小山村——会昌县富城乡粗石坝村长大,刻苦学习的他,初中毕业后如愿考上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富城乡的村小担任一名农村教师。

农村学校的学生少,但是课程一点也没少,该有的课程都有。教师人手紧缺,老师们都“身兼数职”。为了适应岗位要求,李京斌白天认真上课,晚上则留在学校的宿舍学习各类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李老师始终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为了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他与时俱进,主动向年轻教师请教,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方法。38年来,各村小都有教师调离、学生外流的情况。哪个村小缺老师,李京斌就去哪里。他甘于寂寞,一直在富城乡的乡村学校任教,早些年也有机会选拔到县城学校任教,他没有去,他说:“我愿留在山区,照亮孩子求学路!”

爱生如子,做乡村孩子的贴心人

李京斌爱生如子,对家庭贫困的学生,他悄悄地给他们送衣物、文具、书籍等物品。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主动给他们辅导功课,进行心理疏导。对性格调皮的学生,他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李京斌刚参加工作那几年,很多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教育意识淡薄,不少学生面临辍学的风险:李老师深知,读书是帮助山村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为此,李老师不分白天黑夜去学生家里家访,给家长和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们返校学习。

时常,李京斌的脚会磨出水泡,嗓子变得沙哑。对家境特别贫困的学生,李京斌和校长一起想办法,他甚至自己垫付费用,让学生重返校园。在他的努力下,很多孩子得以继续上学,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要不是当年有李京斌老师的帮助,我就不会有今天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李永明研究生毕业后在上海工作,对老师的关心帮助仍记忆犹新。

坚守讲台,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38年来,李京斌坚守在边远山区的讲台,培养了一批批的乡村学子。他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在三尺讲台上奉献了全部的青春,他的学生遍布富城乡,有些人一家两代都曾是他的学生。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李京始终不忘做一名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他以自己的学生为教育研究对象,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屡屡发表、获奖。他始终以乡村教育守望者的姿态,在最基层的教育阵地上,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陪乡村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他从来没有因为身处边远山区的村小,就敷衍了事。相反,他认为乡村的教学环境给他提供了特殊的教育实践对象和教育研究样本,“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一个梦想都是伟大的,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的责任就是让他们努力追逐梦想,看到大山外面更大的世界。”李京斌说。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上好每一堂课,绝不能耽误学生的课程。”如今,李京斌55岁了,身体也不如从前,经常被肩周炎,痛风等疾病所困扰,他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有时痛风发作疼到走路都困难,他不得已才去村卫生所打针吃药。

弹指一挥间,38载春秋一晃而过,李老师在山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用汗水浇灌一届届乡村孩子的梦想,用生命热火照亮乡村孩子求学的道路。他常说:“看到农村的孩子能走出大山,我无怨无悔!”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