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饭菜真好吃,而且又有水果吃啦!石城县第三小学四年级八班的学生赖姝菡高兴地说。”近日,赣州市石城县第三小学启动“校园餐”提质升级“百日攻坚”行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书写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民生答卷所带来的一个喜人硕果。
精准施策,筑牢供餐“硬支撑”。“校园餐”既是业务工作,更是政治任务,承载着守护师生健康的重要使命。曾因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被督查通报的石城县第三小学,痛定思痛、知耻后勇,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启动“校园餐”提质升级“百日攻坚”行动,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于是在2025年春,学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6次整改专题会议,将督查反馈的8项问题细化为26条整改举措,实行“责任到人、销号管理”机制。累计投入10余万元实施硬件提升工程:全新配置500套餐具、2台智能消毒柜、1间标准化工具房,增设7个清洗水池,改建二次更衣室,添置果疏药物残留快检设备,完成多处线路安全改造,同步推进“三防”设施全域升级。经过两个多月攻坚,食堂面貌焕然一新,为优质供餐奠定坚实基础。
全程管控,守牢安全“生命线”。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在食材采购环节,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通过三轮市场调研、13家供应商比选,最终确定6家优质合作伙伴并建立半年评估淘汰制,对服务不达标的供应商实行“一票否决”。落实食材“三查三验”验收标准,所有食材风险可控、源头可溯,实现从入库到餐桌的所有环节均有台账可查。
多元共治,织密监督“防护网”。创新构建“家校社”协同监管模式,让“校园餐”在“阳光”下运行。组建30人膳食监督委员会,落实“四方同餐”制度(教师、学生、家长、管理人员共同就餐),累计组织100余人次陪餐,收集并落实菜品咸淡调整、菜谱优化等11条建议。推行“家长验菜日”活动,每周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食材查验、菜单研讨,实现“从采购到餐桌”的全程参与。实行管理人员“双岗陪餐制”,每日1名校级领导、1名值日教师带队监管,发现问题48小时内闭环整改,实现年度零投诉。“校园餐”满意度调查显示,师生及家长的满意度从65%飙升至92.6%,日均就餐人数与去年同比增长30%。石城县第三小学二年级九班学生家长赖丽红对笔者说:“我儿子现在都不喜欢在家吃饭,更喜欢在学校吃了,我小孩说现在学校的饭菜真好吃,而且又有水果吃。”
科学配比,定制成长“营养餐”。组建由营养顾问、教师、家长代表构成的膳食研发小组,参照《江西省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办法》,推行“三优工程”:一是优种类,每周食材种类达20余种,实现五天菜品不重样;二是优营养,运用“豆包”智能配餐系统进行营养测算,确保蛋白质摄入达标,荤素比控制在1:1.5,每周不定期增设时令水果;三是优口味,借助小红书等app软件改良带量食谱,优化土豆牛腩、香菇滑鸡等3道“网红菜”,创新推出银耳红枣莲子羹、排骨花生汤等4款暖胃营养汤品,让“营养菜”更合“学生味”。
文化浸润,培育食育“新生态”。将食育纳入“大思政课”体系,构建“课程+实践+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每月2课时劳动课融入《舌尖上的科学》课程,让学生了解营养搭配、食品安全等知识。同时结合劳动教育开展“春日青团制作”“水果拼盘创意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掌握健康饮食技能。打造“食育文化长廊”,利用校园广播播报“营养小卫士”,通过家校平台定期推送“季节养生食谱”,营造“人人关注膳食健康”的浓厚氛围。
石城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永春说:“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见证的不仅是‘校园餐’的品质升级,更是教育初心的落地生根。石城县‘校园餐’将以‘四个最严’为标尺,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常态化监管机制,让每一顿餐食都成为守护学生成长的‘营养盾’、传递温暖的‘连心桥’,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征程中,续写更多舌尖上的幸福故事。”